登录
用户名
密码
验证码
忘记密码 注册账号
平台首页 开放目录 开放数据 API服务 数据分析 APP应用 数据申请 开放动态 交流反馈
记者蹲点基层提升“四力”(5):扶德扶志的“经开行动”
发布时间:2019-12-11 作者:

记者蹲点基层提升5扶德扶志的“经开行动”

  客家新闻网 记者何亮

  “在镇、村干部的帮扶下,我开起了美容店,去年挣了两万多元。”日前,赣州经开区蟠龙镇贫困户尧淑珍说。去年,尧淑珍得益于该区“产业扶贫信贷通”的支持,实现了自主创业。展望未来,尧淑珍表示对日后生活充满了信心。

  近年来,该区围绕“扶志、扶智、扶德”开展“三扶”工作,将文化扶贫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,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,不断推进该区脱贫攻坚工作,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。

  文化扶贫 输血造血

  日前,在赣州经开区蟠龙镇蟠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内,“助力乡村振兴”专场阅读会正在举行,村民争相阅读讨论,掌声不断。“政策中,涉及乡村振兴的内容很多。光靠宣讲,不能让村民过瘾。我们在书屋定期开展专场阅读会,让村民们细细品读。”该村第一书记刘俊江介绍。

图为专场阅读会现场。

  “没事就来书屋转转,听听阅读会,及时了解政策,有利于让我们跟着政策走。”村民刘学沅告诉记者,书屋有图书上千册,以及电脑等,还经常举办科教宣传、技能培训等活动,“这简直就是百姓的精神乐园和致富加油站。”

  近年来,为推动贫困户走上致富之路,提升贫困群众知识水平,该区积极推进文化扶贫,在致力于文化输血的同时,更重视引导基层文化造血。该区采取“农家书屋+电商”模式,以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,加大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,为当地群众提供宣传文化、党员教育、科学普及、普法教育、体育健身等综合服务。

  同时,该区充分发挥乡镇(街道)综合文化站、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效能,积极拓展流动文化服务、送电影下乡和送文艺下乡等辅助手段,大力开展“文化扶贫人人享”观影活动、“全区网吧助力精准扶贫禁烟活动”等活动,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活跃和丰富文化生活,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文化权益。截至目前,该区已建成45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,众多农家书屋。

  如今,该区的贫困户不仅能够通过就业、产业等渠道走上脱贫致富之路,还可以通过学习知识,进一步增加自身的素质和能力,助力脱贫致富。

  文明乡风 扶德又树典型

  近日,记者在赣州经开区蟠龙镇蟠龙村看到,贴有村规民约的宣传栏处处可见。

 图为赣州经开区开展“扶德扶志、感恩奋进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。(资料图)

  “原来我们村的环境脏乱差,可多亏了这村规民约。”村民肖兰玉说,过去,街坊四邻卫生观念差,垃圾随意堆在路边,环境卫生极差。后来,村里制定“保护环境卫生”“严禁铺张浪费”的村规民约,并与每家每户签订承诺书,“自从签了这承诺书,大家不乱扔垃圾了,村里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宴席明显减少,环境美了,心情也美了”

  良好的村风村貌不仅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前提,更是鼓舞脱贫干劲的软实力。近年来,该区结合精准扶贫,大力开展移风易俗,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,积极组织开展了“机关干部下基层,连心连情促脱贫”“我的脱贫(扶贫)故事”宣讲、“我们的节日”等活动2424次(场),新设置墙画及公益广告面积21739㎡,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,使贫困户从思想上接受、行动上贯彻喜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厚养薄葬、卫生整洁等文明理念,切实增强贫困户自力更生的意识。

  此外,该区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“扶德扶志”建设的重要内容,全区各村(居)通过召开党员大会、村民大会,积极筹备并相继成立红白理事会,选优配强理事会成员。该区各村(居)两委将移风易俗内容写入村规民约,采取“一村一策”制定村规民约的具体条款和婚丧事具体规定,使红白理事会工作有依据,红白事简办有底气,村文明程度和群众道德文明素质显著提高。

  与此同时,该区通过树立“脱贫先进典型”“文明户”“最美家庭”等典型人物,用典型带动贫困户,用榜样激励贫困户,实现乡村群众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。

  精神脱贫 扶志又扶智

  “多亏了政府帮忙呀,才让我又打起了精神,撑起这个家。”近日,在赣州经开区蟠龙镇蟠龙村一处建筑工地上,该村村民刘学沅一边工作一边说。

图为贫困户在扶贫车间工作。

  47岁的刘学沅是蟠龙镇蟠龙村村民,儿子患有脑瘫,每天需靠药物维持生活,这让他债台高筑。儿子的状况、经济来源少……这让刘学沅对未来的生活越来越没有信心,也让他精神受挫,变的越来越懒散,致富的斗志越来越弱。

  蟠龙镇蟠龙村扶贫干部了解情况后,积极主动上门帮扶,并为刘学沅解决低保、医保等问题。2015年,经评议,刘学沅被纳入为建档立卡贫困户。然而,扶贫干部的帮扶并没有让他感受到希望,他依旧懒散,差点养成了他“等靠要”的思想。

  面对此状,扶贫干部每日上门为刘学沅做思想工作,对他开展“扶志、扶智、扶德、扶勤”教育,教育引导他树立勤劳节俭、自强自立的意识,实现从“要我脱贫”到“我要脱贫”的思想转变。

  “我不能再这样懒散下去了。”说干就干,刘学沅拾起信心,干起了建筑工。在扶贫干部的引领下,刘学沅的建筑事业渐渐有了起色。2017年年底,刘学沅主动向扶贫干部提出要成立建筑队,承包村里的工程。2018年年初,刘学沅建筑队正式成立,并在他的勤奋努力下,当年就实现4万余元的收入。

  如今,刘学沅有了稳定的收入,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,也实现了脱贫。

  这是赣州经开区精神扶贫的一个缩影。扶志才能自强,扶智才能自立,只有“志智双扶”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。近年来,赣州经开区大力推行结对帮扶,除了送钱送物,还鼓励村干部打开百姓心门,送温暖、送志气、送信心,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,绝不让任何一位群众在思想上掉队。

  同时,该区还为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、就业培训等,不仅从思想上扶志,扶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,还从能力上扶智,提高贫困户造血能力,彻底斩断穷根。

  记者手记

  扶贫要由“内”向“外”扶

  “脱贫不能等靠要,幸福生活等不来。”赣州经开区的扶贫成果印证了这个道理。

  春雨不润无根苗。如果贫困群众没有“动”起来的意识和“我要”的行动,就算帮扶政策再好、扶贫干部再有想法,贫困的状况也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。只有把贫困群众的心焐热了,把脱贫志向化为切实的行动,才能顺利实现脱贫攻坚预期目标。

  如何焐热贫困群众的心?赣州经开区有自己的一套办法:通过“我的脱贫(扶贫)故事”宣讲、“扶志、扶智、扶德”教育等方式,唤起贫困户“我要脱贫”的斗志;通过产业扶贫、就业扶贫等措施,让贫困户真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。